吉林东北大米的灌溉排涝工艺
吉林东北大米的灌溉排涝工艺说明,水是种植水稻的首要条件,没有了水,稻田轻则减产,重则颗粒无收;如果遇到洪涝灾害,一年的辛苦也会白搭。因此,新晃稻区人民对灌溉排涝工作非常重视。
水车是稻田重要的汲水工具。民国时期,新晃稻区的河渠沿岸,摆满了众多的水车,它们日夜转动,把河水提到岸上的稻田中,从耕田栽秧到稻谷成熟前夕,必须保障水车的正常转动,以满足水稻的生长需求。如果某一个水车发生了故障,共有的那些农户就得集中起来一起修理好。
而那些高坎田,就得使用戽斗,戽斗是一种木制篾箍椭圆形状的农具,两头连着绳子,使用时,两人各抓一头,配合用力,把低处的水灌进戽斗,提到高处的稻田,这种农活非常辛苦,往往灌满几分的水田,人已累得腰酸背痛。
稻谷生长期也是降雨密集的季节,容易发生洪涝灾害,因此稻农们都提前疏浚好排洪沟,避免洪灾来临时措手不及,一旦出现险情,立即把水排往他处。但如果发生特大灾情,稻农们只能看着水稻被淹,望水兴叹了。